山還是那個山,水還是那個水,狗還是那個狗,但人已不同往日。
電影《那山 那人 那狗》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在大山之中送了一輩子信的老郵遞員,陪同兒子趟送信的經(jīng)歷。情節(jié)看似簡單,但簡單之中也流露出了濃厚的人文鄉(xiāng)情,令人回味。
影片的開頭,在鄉(xiāng)里送了一輩子信的老郵遞員要退休了,兒子“子承父業(yè)”要去送人生中的趟信,臨走時,兒子對母親充滿了依戀,而對父親卻未有只言片語,父親無奈的嘀咕了一句“媽,媽,叫的這么親”。在送信的路上,父親沒能跟上兒子,兒子非常擔心的往原路上尋找,不難看得出,這時的兒子是多么的擔心父親。通過在路上的所見所聞,兒子被父親的親情所打動,把父親和自己積聚多年的陌生拋到了一遍,親切的喊了一聲“爸”。從父親臉上的表情就不難看出,此時的他應該是最高興,最幸福的時候。
人間的親情是無處不在的,只是體現(xiàn)的早晚而已。我們生活在條件優(yōu)越的城市之中,父母又時常陪伴在身邊,把父母的關心看做嘮叨,名副其實的身在福中不知福。記得當初報考大學的時候,哪遠就往哪報,目的就是為了脫離父母的“控制”。然而真當我們離開家的時候,思念家的酸楚就異常激烈,想找一個“嘮叨”你的人都沒有了。
人要學會感恩,父母生我們、養(yǎng)我們,辛辛苦苦了一輩子,結果弄了一肚子的埋怨,這讓母親心酸,讓父親傷心。由親情變成了“傷情”。影片中的五婆就是一個實例,五婆含辛茹苦的把孫子拉扯大,供他上學,結果考上了大學,做了干部,卻把這份親情、這份母愛直至腦后,恐怕辱沒了上大學的含義。
然而,這也恰恰讓我們看到了父親的“親情”,親情無處不在,不只是要對自己的兒子、對自己的家庭,對其他人也應該如此,給別人也送上自己的一份溫暖,讓愛傳遍每一個角落,其實父親送出的不單單是信,更重要的是那一份親情,那一份無私的愛。
影片的中間,他們走到了一個村中,走了時候,村里的人都出來送行,畫面雖然有點滑稽,但更多的就是親情,這就是父親傳播“親情”之后的回報,是“愛”最高境界。
(嬰童店加盟網(wǎng)楊明磊原創(chuàng))